2025-07-29 03:28:22
出版术语标准堪称出版行业的基石。在信息交互过程中,若术语缺乏统一规范,信息对接便无从谈起,所以想出书的作者,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出版术语,这样在图书出版中更好的沟通。
出版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它涵盖了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随后通过复制手段向公众发行。这一过程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构成。
审稿,即对作者的原稿进行阅读审查,并给出评价与选择。我国出版界实行初审、复审和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也就是三审责任制。具体分工如下:
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且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由同一人同时承担。审稿遵循初审—复审—终审的顺序依次推进,下一审级对上一审级负责,其意见为上一审级提供基础;上一审级对下一审级形成制约,以本审级意见评判和补充下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只有三审全部通过,稿件方可正式进入加工整理阶段。
外审是出版社在缺乏相应专业编辑人员时采取的特殊举措,即邀请本出版社以外的人员审读稿件。需要注意的是,外审并非三审之外的额外审级,不能替代三审制中的任何一个审级。外审意见仅供出版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依据。
校对工作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其中的差错,并提出疑问,以此确保出版物的质量。
“三校一读”制度规定,一般书刊至少要经过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对于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承担。
重印是利用图书初版(即首次出版)时制作的胶片(铅印时为纸型),照原样或仅作极少量修改后进行印制。其特点是对胶片基本不做改动,从而加快出书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图书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保持不变,但封面、主书名页正面(扉页)可重新设计;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也不变,若定价有调整,则需在原条码后添加附加码(整个条码需重新申请制作)。重印书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每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重印书的印数同样从初版第一次印刷起逐次累计。
再版是对原书进行较多、较重大的修改后,重新排版制作并印制。再版的图书必须使用新的书号,不可再用原书号。除书名外,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均可重新设计。再版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的重印。再版书重印的印次和印数,均从初版的第一次印刷起累计。
开本是表示图书幅面大小的专业用语。由于幅面是通过将一定规格的全张纸按不同方法开切得出的,因此得名。开本以全张纸开切出的数量(开数)来表示,例如开切出32张,即称为“32开”。
开本规格指的是同一种开数的开本所具有的实际幅面面积,如长32开、正32开等。
书芯是图书的核心部分,承载着图书的主体内容,包括正文及部分辅文。一定规格的纸张经正反两面印刷,并经过若干次折页后成为“贴”(一贴由若干书页折成),若干书贴套或叠贴组合装订后,便形成了书芯。
封面又称“书皮”“封皮”,是图书的外表部分。它包在书芯外面,对书芯起到保护作用,与书芯订口处相连,并印有装帧性图文,通常采用较厚的纸张。
插页是印有与图书内容相关图片、图像的书页。大多设置在主书名页后、书芯前;也有因页数较多而置于书芯后的情况。
装订样式一般分为平装、精装、线装和散页装几类:
版式指的是图书版面的编排格式。
印张是计算出版物篇幅的单位。全张纸幅面的一半(即一个对开张)两面印刷后称为一个印张。书刊中的一张纸称为一页,其正、反面共有两个页码,即一页有两“面”。在开本确定的前提下,一个印张的页数与开数相同,页数是其二分之一。以32开本图书为例,一个印张有32个页码,共32面,合16页。印张计算公式为:印张数 = 页码数 ÷ 开本。若印张数计算中出现小数,一般要根据使不足一个印张的零页呈双数(占四个页码)状态的原则向上进位,以便于印刷、装订。
©2021 天一出书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09038013号-7